月光如水,有人沉入梦乡,有人却在床上翻来覆去,数羊数到三百六十行,还是眼睁睁等天亮。失眠,这个被人戏称为“午夜折磨者”的症状,远不止“睡不着”那么简单。
它像一根看不见的火柴,轻轻一点,便在身体某个角落慢慢燃起隐形的火——炎症。可很多人并不知道,长期失眠,其实等于是在“慢性自焚”。那么问题来了,睡不好真的会“烧坏”身体吗?又该如何灭火自救?
夜不能寐,很多人归咎于压力大、心事重,却不知,这只是冰山一角。2024年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《国人睡眠健康白皮书》指出,超过38%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,其中中老年群体占比最高。
而更值得警惕的是,哈佛医学院附属布莱根妇女医院的一项研究显示,每晚睡眠少于6小时的人,体内促炎细胞水平比正常人高出近两倍。这些促炎细胞像是“身体的火种”,悄无声息地煽动着各种慢性疾病的火苗,从高血压、糖尿病,到心梗、中风,甚至癌症。
一个人一旦长期失眠,身体就像一口老锅,外表还热气腾腾,底下却早已烂了锅底。这不是危言耸听,而是医学界早已有定论的事实。
2017年德国马普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发现,短暂失眠即会促使机体释放出一种叫做“白细胞介素-6”的炎性因子,而这种物质正是引发全身慢性炎症的“幕后黑手”。尤其在中国北方冬季供暖期间,干燥又寒冷的环境叠加失眠,更是“火上浇油”。
不过,失眠并非“无解之题”,只是它的解答,往往藏在我们未曾注意的小细节里。
比如,很多南方老年人习惯泡脚,用艾叶、生姜熬水,说是“去湿气”。这看似民间偏方,实则蕴藏中医“温阳驱寒”的智慧。现代医学也给出了佐证——泡脚可促使末梢血管扩张,增强副交感神经功能,从而降低皮质醇水平,有助于入睡。
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2023年的一项实验中,参与者在每晚泡脚20分钟、持续两周后,其血液中促炎因子水平平均下降了13.8%。
再比如,有些人只要脑袋一沾枕头,立马开始“白日放电影”,烦忧如潮涌上心头。这类“入睡困难型失眠”,在心理学上叫“高唤醒型失调”,其核心问题在于神经系统长期处于兴奋状态。
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2022年的脑电波研究发现,失眠者的前额叶皮层在夜间也异常活跃,无法“关机”。
那么,有没有办法“让大脑安静下来”?答案是:有,而且不靠药。
其一,是“耳穴压豆”——一种简单却被忽视的中医调理方式。
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早在2019年就进行了临床试验,选取失眠患者使用王不留行籽刺激耳部神门、皮质下等穴位,结果显示超过70%的患者在两周后入睡时间提早,并伴随晨起疲劳感减轻、白天注意力集中度提升等积极变化。
耳穴为何能“调脑”?这得从神经解剖学说起。耳朵是少数被迷走神经直接支配的外周器官之一,而迷走神经正是调控交感与副交感系统的“主电闸”。轻轻一压,不仅是“按穴”,也是在“关灯”。
其二,是“呼吸训练”——一种新兴但极具科学依据的“内在平衡术”。2021年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一项研究提出,呼吸不再只是求生本能,而是调节情绪、降低炎症、改善睡眠的关键工具。
他们设计了一套“4-7-8”呼吸法——吸气4秒、屏息7秒、呼气8秒,结果发现,坚持练习4周者,其唾液中炎症因子TNF-α和IL-1β水平下降超过20%。
这不只是呼吸,而是一种身体的“重启指令”。在四川某些高山村落,老人们睡前常做“吐纳”,一吸一呼之间,仿若山风过林,心也静,夜也深。这些看似“老旧”的习惯,恰恰是现代科学重新认可的养生秘籍。
有人说,人生如戏,失眠像是某段“彩排失败”的片段。可真相是,身体从不“演戏”,它只说实话。当你夜夜难眠,晨起不适,白天头晕脑涨,背后可能正是全身炎症在悄悄作祟。而这些炎症不像急性病来得快、去得猛,它们是“温水煮青蛙”,慢慢耗光你的精气神。
世界卫生组织2023年的一项全球性睡眠调查指出,睡眠质量下降已成为影响人类寿命和慢病风险的第五大因素,仅次于饮食、运动、吸烟和饮酒。
中国人传统讲究“睡子午觉”,子时(23点-1点)是肝胆经运行时段,睡不好,肝胆排毒受阻,气血运行也打了结,炎症便乘虚而入,日积月累,终究反噬身体。
那是否所有失眠都会引发炎症?是否只有睡不着的人才危险?答案是否定的。有一种叫“假性睡眠”的状态,人在床上躺了八小时,脑子却像开了夜市。
这类人虽然“睡了”,但脑电波显示其深度睡眠比例不足15%,远低于正常人的25%-30%。这就像手机充电时插头松了,屏幕亮着,电却进不去。
更可怕的是,这种“虚假睡眠”的人,往往白天并不觉得困,只是记忆力差了、情绪易怒、身体总是没劲儿。他们是“隐性炎症”的高危人群,而这类人,在城市白领、夜班工人、初高中学生中比例惊人。
我们常说“病从口入”,其实病也可“从夜入”。一个人的睡眠,反映着他生活的秩序与身体的运行节奏。当你开始重视每一个夜晚的沉睡,身体才会在黑夜中悄然修复白日的创伤。
如果总是翻来覆去睡不着,不妨从这两件小事开始:睡前泡脚、练习呼吸。别小看这些“土法子”,它们像是身体的“熄火器”,虽不起眼,却能悄悄止住体内的炎症之火。
现代医学已经明确,炎症不是病,却是百病之源。它就像是身体的“慢性战争”,没有硝烟,却会慢慢把人拖垮。而睡眠,就是最好的“休战协议”。
所以啊,别再熬夜刷手机,也别再自欺欺人地说“我习惯了”。身体从不习惯伤害,只是它太懂你,才默默忍着。
睡得好,不是小事,而是大计。
参考文献
[1]中国睡眠研究会.《国人睡眠健康白皮书(2024)》[R].北京:中国睡眠研究会,2024.
[2]张艳,李志华. 耳穴压豆对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及炎症因子的影响[J]. 中医药导报,2023,29(10):115-119.
[3]王梦婷,刘晓宁. 呼吸训练对慢性失眠患者炎症水平的影响研究[J].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,2024,39(03):215-219.
(免责声明)本文所述内容,均基于现有科学知识和中西医理论整理而成,旨在为读者提供健康科普信息。图片都来源于网络,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。
长富资本-配资安全证券配资门户-配资老牌炒股配资门户-机构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